从马拉松到运动会,人形机器人在“赛”什么?

体育热点

本文转自:人民邮电报

从马拉松到运动会,人形机器人在“赛”什么?

  近日,国家速滑馆(冰丝带)见证了一场科技与体育交融的盛会——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。

  来自全球16个国家的500余台人形机器人同台竞技,26个赛项、538场比赛密集进行,展现了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。

  从4月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在北京亦庄火爆开赛,到5月人形机器人第一次站上格斗竞技赛场“硬碰硬”,再到如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,短短几个月内,人形机器人在多维度、多场景的“考场”上频频亮相。这条新赛道为何愈赛愈热、越赛越实?这背后,究竟在“赛”什么?竞赛又将如何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?

  以赛促技术突破,竞技场成创新试验场

  “赛道”之上,既在比拼速度与力量,也在检验技术创新的真实成色。体育竞技天然具有极限挑战属性,是验证人形机器人稳态控制、动态感知、能量管理、可靠性设计的严苛试验场。

  从“天工Ultra”实现动态步态调整与精准关节力控,到“行者二号”单电池支撑6小时、可连续奔跑30公里,每一项技术进步,都源于赛场上的真实检验和持续改进。

  从“能走能跑”的基础动作到“能干会用”的复杂任务,背后是步态在动态环境中的自适应、关节力矩的精准控制、长续航与热管理的系统优化。这种跨越式进步,正是竞技压力倒逼算法、硬件、系统集成加速迭代,推动技术从“能演示”到“能实用”的跨越。

  以赛拓应用场景,从演示走向实用

  技术突破解决“能不能”的问题,场景应用则检验“好不好用”。本届运动会的一大亮点是设置了场景赛,聚焦工厂物料搬运、医院药品分拣、酒店清洁服务等真实场景,全面检验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功能性与适应性。

  这种“以赛验用”的模式价值深远。它将市场验证前置到研发环节,让企业在产品成型前就能发现问题、优化设计。对整个产业而言,赛事既是技术测评平台,也是供需对接的桥梁,有助于推动“技术—产品—场景—标准—生态”链条加速形成。

  更重要的是,这种“先用起来”的发展路径,正在加速形成规模效应,推动产业化临界点提前到来。

  以赛兴业,构筑新质生产力生态

 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“通用机器人平台与通用人工智能的结合”,牵引核心零部件、操作系统、具身智能大模型、工业软件、轻量化材料等系统性突破。

  支撑此次运动会的,是技术、政策、资本与市场的合力。从技术积累看,国内企业在核心零部件、系统集成、软件算法等方面已具备相当实力。从政策支持看,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《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》明确了发展路径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地积极布局产业集群。从资本支持看,据不完全统计,北京、上海、湖北、广东等10多个地方政府建立和筹备产业基金,重点投向机器人本体、产业链零部件、具身智能、创新应用等核心方向。从市场需求看,制造业转型升级、人口老龄化趋势、服务业智能化改造等都为人形机器人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。

  可以说,赛事不仅展示了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创新实力,更点燃了产业化的希望之火。

  当前,人形机器人正站在从“0”到“1”突破的关键节点上。要推动这一未来产业从“实验室”走向“工厂”,走向“生产线”,走向“千家万户”,还需久久为功、持续发力:要强化软硬协同,攻克“大脑”“小脑”“肢体”等核心技术难题;要加快典型场景测试和示范应用,推动技术与实际需求深度融合,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;要完善产业生态,持续优化政策、资本、标准和伦理治理环境,推动形成开放包容、规范有序、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体系。

  以赛为媒、以用为先,让智能科技更好服务人民美好生活。

乐竞体育官方网站

北京时间9月1日凌晨,2025年男篮欧洲杯,以色列男篮82-69大胜法国男篮,这场比赛以色列首节落后5分,但次节完成反超,第三节法国扳平后,末节以色列一波27-13直接打崩法国。上一场对阵波兰的比赛很多人都质疑阿夫迪亚的表现,因为阿夫迪亚不仅末节0分还丢了三分反绝杀,如果他末节能命中一个运动战或许以...